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全国碳交易市场一周行情观察和未来趋势分析

来源:市场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论坛 8 月 19-20 日·北京 来源:Singularity Energy?作者:王康 7 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终于在公众眼中正式开放,标志着中国在双碳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论坛

8 月 19-20 日·北京

来源:Singularity Energy?作者:王康

7 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终于在公众眼中正式开放,标志着中国在双碳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CDM机制到省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近二十年的探索,从质疑和争论到意识的觉醒,终于迎来了这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刻。全国碳市场刚刚完成了一周的交易。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碳市场第一周的表现,分析和预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全国碳交易市场一周观察

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日,成交410万吨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2.1亿元。收盘价为51.23元/吨,较开盘价上涨6.73%,盘中最高价为52.8元/吨。当日收盘价略高于业内普遍预期的30-50元,首日成交量也高于预期。行业首日表现普遍受到鼓舞。

不过,首日的成交量主要来自于抢着开门的控制公司。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虽然配额价格继续上涨,但成交量跌幅较首日更为严重。详见下图和表格。

表1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第一周名单

图1全国碳市场首周价格K线图

图2 全国碳市场交易配额第一周

按照目前的趋势,由于碳配额的预期升值,配额价格预计将稳步上升,但他们的交易流动性仍然很低。如果按照日均交易量30万吨(未来4天的平均交易量是平均值的两倍)计算,年交易量周转率只有2%左右,合同期内交易量可能会增加,但年周转率仍然不能接受。乐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过程及其在开市第一周的表现,当前碳市场可能有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目前的配额发放方式决定了碳市场交易难以兼顾价格稳定和持续流动性。目前配额全部免费发放,配额总量一般充足。在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由于获得配额的成本为零,一旦供应过剩,碳价很容易跌至底价;但如果采取预期管理或其他保持碳价稳定的措施,必然会抑制其交易量,即有价无量。本周碳市场的表现,在大家为碳价持续上涨喝彩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流动性不足、交易量严重不足、碳价缺乏支撑的隐忧。

其次,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仅限于控制排放的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尚未获得碳交易市场准入证。这虽然降低了投机风险,但也不利于资本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活跃度的增加。参与主体的安排表明,当前碳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放控制公司的业绩,长期流动性无法得到外部来源的支持。同时,交易品种只是配额现货,没有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衍生品进入,缺乏更有效的价格发现工具和风险对冲手段。

第三,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建设任重道远。碳资产是基于碳排放数据的虚拟资产。碳市场比其他市场更抽象。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是碳市场公信力的基石。能源数据核查难、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数据问题,是全国碳市场延期的原因之一。可想而知,随着建材、水泥、化工等耗能更多、生产工艺更复杂、工艺排放更多样化的行业被纳入市场。 MRV体系的完善也将是碳市场建设需要攻克的一大难点。

四是CCER资产相关政策尚不明确。 CCER资产进入碳市场的抵消率虽然有限,但在反映碳减排项目的环境价值和传递价格信号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受到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林业碳汇等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注,更多主体参与其中。碳市场的入口。然而,CCER的开放时间、已发行注册的存量和未发行项目的存在、抵消比例、支持项目的范围等仍存在争议,制约了碳市场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在更大的范围内。

3.特征及趋势分析

基于以上观察和问题分析,我们判断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1)全国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任务还很重,我们达到顶峰后达到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任务远比西方发达国家艰巨。平衡发展与双碳的关系,及早控制峰值,可为后续中和提供有利条件。 “先松后紧”很可能给未来留下困难和风险。

其次,要考虑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地区有序调峰和中和符合我国实际,检验全国碳市场运行机制。同样,不同行业对碳价格的容忍度也不同。如何通过配额分配和碳价格机制促进各行业均衡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 ?????????????????????????????????????????????????????? ?????????????????????????????????????????????????????? ?????????????????????????????????????????????????????? ?????????????????????????????????????????????????????? ?????????????????????????????????????????????????????? ?????????????????????????????????????????????????????? ????????????????????????????????????


文章来源:《市场观察》 网址: http://www.scgczz.cn/zonghexinwen/2021/0724/1556.html



上一篇:TopMarketing研究院:《2021年H1剧集市场观察报告》
下一篇:大众汽车2030战略观察:不想成为诺基亚,就不能

市场观察投稿 | 市场观察编辑部| 市场观察版面费 | 市场观察论文发表 | 市场观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观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