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场观察》刊物宗旨[06/30]
- · 《市场观察》征稿要求[06/30]
- · 《市场观察》投稿方式[06/30]
- · 《市场观察》收稿方向[06/30]
- · 《市场观察》栏目设置[06/30]
动植物鉴定称轴的方法分别是(观察记录图文结(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延安,没有黄包车,没有,没有,没有和乞丐。” 美国人非常惊讶,这里竟然没有一个拿着棍棒的警察。他们四处拍照询问,看到街上的普通人穿着
“在延安,没有黄包车,没有,没有,没有和乞丐。”
美国人非常惊讶,这里竟然没有一个拿着棍棒的警察。他们四处拍照询问,看到街上的普通人穿着贫寒但和蔼可亲,并且没有挨饿的迹象。与繁华上海滩街上随处跑着收尸车的情况大为不同。
(一位姓杨的战士,他回头看到观察团在拍摄,不自禁笑了,随后行过礼才离开)
这里的八路军也和差别甚远,他们看上去“精壮而整洁”,穿着按不同年龄制作的合身军装,脚上踏着方便的胶底布鞋。让看不惯国民党用绳子捆成一串抓抓丁的美国人十分意外。调查团很快被邀请观看八路军的军事演练,很亲切的让包瑞德和他同坐一条粗板凳。美国人看到八路军拿着不少缴获的日本武器,展现出一种精力充沛的面貌。
(包瑞德上校参与检阅八路军359旅)
(路遇的八路军战士在行礼,非常和蔼)
包瑞德外出时,随机询问了一位他遇到的八路军士兵。用北京话寒暄过后,包瑞德问:
“不能在家照料父母,你不感到担心吗?”
“我为什么要担心他们呢?我在的时候,政府对他们照顾得相当好。”
尽管仍有疑虑,但包瑞德对八路军的印象更良好了。细心的他也注意到在延安从没见过打骂士兵的情况,而他之前好几次看到国民党两星将军猛地抽打士兵耳光。
通过对军民的日常观察,美国人承认: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很可能是真的。”这里的军民关系非常融洽,不像国统区普通民众躲瘟神一般躲避。
(美国人拍到一位大娘正主动请八路军战士喝水)
(延安街头刚买了肉的骑马战士)
同样在观察的谢伟思在报告中提到,“在他们的政体下,生活总的来说是节俭的,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则非常清苦。但我们不应忘记,不论那个政府掌权,的社会生活就从没有非常幸福过......”
牢骚依然是免不了的。“延安唯一的不好,就是在重庆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在这里却怎么都找不到。”一位观察团的美国小伙子如此说。
(延安街景,1944年)
美国人还发现八路军的领袖一般总是步行,必要时才会乘坐一辆陈旧的封闭式救护车。这里没有卫兵和便衣组成的封锁线,而在重庆,蒋委员长总是坐着黑色锃亮的大轿车,被这种封锁线把他和围观的人们远远隔离开。
(延安街头的车辆,根据包瑞德回忆,这里车辆非常罕见)
调查团成员访问了毛不少次,他们认为“毛是一个非常安静,深思熟虑的人。在回答任何直接问题之前,他似乎总是思考的非常仔细。”
了解国请的谢伟思也和毛做了多次长谈。他俩谈论了武器支援以后,还谈到战后建交和通商,对中美未来关系的积极态度让谢伟思很受振奋。“字真意切,热情洋溢,谢伟思差点被说晕了”。不过,他回应的话还是很精明,他开玩笑说,美国商人在华做的是风险投资,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经过三个月的观察,谢伟思渐渐明白为什么八路军能在陕北的穷乡僻壤存在并且壮大起来,这里和灯红酒绿乌烟瘴气的重庆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有一个“目光远大”的领袖。对此,他评价是“窑洞里的预言家”。
(后来被邀请乘坐美军吉普车的同志)
调查团查证的八路军情况。美国人总是务实的,他们很快证实了八路军的能力,击破了“游而不击”的谣言。
不少美军飞行员因为合作的关系被营救。他们发现,各根据地无论是士兵还是普通平民,总是积极设法救助掩护美军飞行员。这些飞行员不仅有吃有住,一路上还得到了妥善照顾,甚至连便装也不用换,直接穿着显眼的空军夹克被护送来延安。
谢伟思在报告中提到:“迄今为止,对我们证实这点帮助最大的是,从这些地区被护送到安全地带的大批美国空军人员(现有70人),从他们的获救处到达终点,有些飞行员在控制区内行进了约1000英里(1600多公里)。他们在军民护送下从山海关附近毗邻满洲的海滩途经北平抵达延安......我们必须承认关于他们控制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广大农村的说法总体是对的;而且我们过去一向将这些地区统称为日占区的提法要修正。日军只控制了点和线,其与广大地区实为共方势力所控制。”
(观察团的工作:左图是用气象气球观测天气,右上是找到坠毁的P51战斗机,右下图为八路军营救的一车美军飞行员)
不仅如此,美国人需要亲眼看到八路军的具体效果如何。他们深深了解过去一溃千里的景象,也大约知道援华物资如何在刚卸下飞机就神秘消失在运输过程中的诡异情况。因此,他们向各根据地派出了三个小组,实地观察八路军对日作战:
文章来源:《市场观察》 网址: http://www.scgczz.cn/zonghexinwen/2022/1212/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