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夏季食用菌市场观察及栽培对策专题(5)

来源:市场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强化药物预防。①菌棒下地前,使用赛百09对地面进行彻底杀菌,然后撒施石灰粉,并根据栽培设计铺设相应宽度的地膜。若是耳棚挂袋,则应加喷一遍

3.强化药物预防。①菌棒下地前,使用赛百09对地面进行彻底杀菌,然后撒施石灰粉,并根据栽培设计铺设相应宽度的地膜。若是耳棚挂袋,则应加喷一遍百病傻,并结合用菊酯类药物进行杀虫处理。

②发菌期间,根据生产环境状况,每3~5天喷洒一次400倍赛百09溶液,间隔喷施500倍百病傻溶液,以杜绝杂菌病原菌的侵入。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如环境较差,可每7天左右喷洒一次1000倍氯氰菊酯。

③出耳期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物,特别禁止子实体接触任何化学药物。

④发现任何污染或病害,应及时清出棚(场)外,使用100~200倍赛百09溶液予以杀灭,并同时对患病区域喷洒300倍百病傻以作预防。

4.彻底杀灭害虫。严密观察和防治害虫,杜绝侥幸思想。

5.严格出耳期的技术管理。适时、适度进行蹲耳等操作,力争产出优质耳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6.做好防灾工作。根据气象预报做好相关工作,如沿河地带、低洼地带等,应提前做好防汛工作,以避免如东北地区木耳菌棒被洪水冲走等类似的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

灵芝生产要点

夏季,意味着高温高湿、病虫害基数高、产量偏低、生产的风险系数较高以及菇品耐储耐运性差等必然问题,因此,历来是大多数菇民心悸的季节。笔者的几位南方学员,多在一两年后因病虫害袭扰而洗手不干了,即使山东等北方地区,6~9月份的高温时段也是病虫害频发,受损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的食用菌生产中,虫害的防治仍将是一项排在前头的重点工作。

受2018年低价的影响,预计今年夏季的灵芝生产投料量将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幅度不大;而灵芝市场将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略有抬头,普通药用灵芝的产地收货价将在每千克30~40元区间运行,富硒灵芝将会继续保持偏高价位,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市场态势。

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人工栽培的灵芝菌株,多以药用芝为主,其他如盆景芝、鹿角芝等为辅。尤其今年受经济大气候影响,超级出色的灵芝盆景的市场渐趋萎缩状态,如超大盖盆景,直径在1米左右的,高达上万元的价格,不符合一般消费需求,故而在其市场偏小的基础上,2019年将大有继续收缩的态势。再如较大型的孔雀开屏、凤凰落枝等造型灵芝盆景,也是如此。唯有价格在百元左右的小巧玲珑的灵芝盆景,2019年市场将有一定幅度的升幅,但预计幅度不会太大。建议各地的生产仍以韩芝为主,泰赤辅之;而做香型盆景的朋友,应选泰赤品种,突出其赤红的亮色,借以强化盆景摆件明快、喜庆的特点,愈加令人喜爱。

灵芝栽培主要管理要点为:

1.选择合适菌种。选择脱毒菌种、制作优质菌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计划选择适宜的品种,如供药用,则以韩芝为主,以其菌盖厚、盖体大、产量高和孢子粉产量高来增加生产效益。如制作小型盆景,可以选择泰赤类菌株,以增加平静的鲜明赤红色,也可选择韩芝,而后采取技术手段增加亮色,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

2.调配基料营养。适当调配栽培基料的营养。在常规配方的基础上,每250千克原料中加入120克三维精素直接拌料,即可满足菌丝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量,在此基础上,产量自然高于传统栽培。

3.科学收集孢子粉。大量研发结果表明:铺塑膜、刷菌盖乃至扫棚壁等收集孢子粉的方法,因其效率低下、孢子粉洁净度差甚至有异物等问题,多已改进了,时下该项工作应采用“机械同向收集技术”,即在芝棚内安装多台同向小型风机,风机的排风方向裹有长条布袋,产孢时间段内打开风机,即可自动收集孢子粉;待收孢布袋明显下垂或定期打开布袋将孢子粉倒出,重新扎口,继续收孢,直至灵芝完成散粉,或根据生产要求不待完全散完孢子粉即行采收。“机械同向收集技术”收集的孢子粉非常纯净,绝无异物,加以晾干即可进行加工,受到客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夏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高温天气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难捱,对于食用菌生产、经营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在高温季节,种植户如何选择品种并顺利进行食用菌生产?本期专题将为您提供高温环境下的食用菌生产、经营攻略。本专题特约作者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曹德宾咨询电话: 微信:cdb-今夏平菇市场将更火自春节到现在,咨询笔者的热线电话令人应接不暇,其中约有50%的咨询内容是关于品种(菌株)选择、市场走向以及行情等问题的。对于平菇来说,性状泼辣、容易栽培、产量较高等特点,使得它处于一种数量多、档次低、价格低的尴尬地位上,尤其前几年屡屡发生的菇贱伤农,多是因它而起,尤其是2018年,一度跌入了每千克0.6元甚至更低的价位,令一些菇民朋友损失惨重,尤其精神损失难以弥补,令人唏嘘。究其原因,无非有三:第一,经济大环境所致。大部分的农产品都在大幅度降价,平菇自然难逃厄运;第二,季节性出菇。受大中城市企业控产、裁员等影响,很多去城里的打工一族无奈返乡,直接增加了平菇市场的投料量,并且,千家万户几乎同一季节出菇,市场难以消化,唯有降价倾销;第三,同质化竞争:从菌种、原料,到出菇时间段、菇品品质,大家都是相同的,千篇一律的产品,令消费者不免产生感官厌倦,进而发生消费厌倦心态,等等。但自春节后的春季平菇市场一直保持偏高价位,势头不减,济南市场一直保持5~7元的水平,经营者和消费者均表示好接受,个中缘由,是否与所谓工厂化的杏鲍菇、金针菇控产、转换和企业洗牌,以及节后平菇处于二三潮、产量锐减等因素有关,尚待进行调研分析。总体而言,我们分析:2019年夏季平菇市场将会出现稳中有升的走向,总体保持一个稳健的态势,不会发生菇贱伤农等尴尬局面。如何科学种植平菇,笔者建议如下:1. 菌株选择方面。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夏季栽培品种,市场多不喜白色蘑菇,应以菌盖灰色或浅灰色为好;根据实验结果,建议散户菇民朋友选择双高、BF312等,这两个菌株的共同特点是:适应高温季节,可安排6~9月份菌出菇,菌丝发生旺盛、菇蕾密集、子实体数量多、菌盖灰白色至浅灰,随温度降低而变深,菌柄较细、硬实,较受市场欢迎。建议有条件进行规模化栽培的合作社等生产组织,继续选择8359、大丰收等中广温型菌株,如此产出的菇品将呈灰色,并同时具备菌盖厚、菌肉肥、菇质高、口感好等优势。2.采用降温设备。实践证明,夏季出菇期采用控温设备,是产出优质菇品、确保市场效果、提高生产效益的捷径。目下,市场上可见的控温设备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制冷机组,二是控温风机。控温风机是一种利用地表水进行控温、热交换效率奇高的新型设备,已经在临沂等地大量采用,效果很是理想,一般夏季高温时段可将菇棚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且运行费用较低,很适合菇农采用。3.防治病虫害。夏季生产的重点之一,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将病虫害消灭于发生之前,即所谓“上医治未病”的境界,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基本措施是:采用百病傻和赛百09混合使用的办法进行杀菌(包括杂菌和病原菌),其中以菇棚的高温药物杀菌为主,发菌和出菇期间以连续性药物预防为主,对于病害以一次性杀灭不留后患的办法为主。对于虫害,主要药物是氯氰菊酯,以发菌期间的连续性药物预防为主,以在出菇的间歇期杀灭为主。4.采用新技术,消灭同质化。建议在提高综合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和吸收新技术,力争使新技术的应用效益占到全部效益的25%以上。目前,食用菌界比较亮眼的新技术是“富硒食用菌”,操作很简单:根据生产品种和原料、用水以及生产季节等具体因素,设计并配制富硒营养料,拌料时按要求将富硒营养料加入即可,产品送交第三方进行含硒量检测,合格后即可公开销售富硒食用菌。由于硒元素对人体具有增强体质、抑抗癌细胞等作用,富硒功能性平菇的生产,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同质化恶性竞争。5.认真调研市场,适应发展需求。近几个月以来,山东市场出现的富硒平菇销售很是火爆:批价达到每千克12元,供不应求;由于该菇品同时具有外形优美、口感劲道、爽滑脆嫩和含硒量高达0.082毫克等多重优势,赢得了消费者芳心的同时,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心目中平菇的概念,其畅销势头很是强劲,预计将成为市场的一匹黑马,必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占领整个平菇市场。对于当前的市场状态,企业或个人应该认真调研分析,无论从生产效益方面着想,还是为消费者健康考虑,均应快速吸收“富硒平菇”的生产技术,并进入生产状态,先以夏季市场入手,继之进军整个食用菌市场。鸡腿菇市场将维持相应高位近几年,鸡腿菇鲜菇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无异于给生产经营者设置了一道难以决策的选择题:发展吧,市场价格不理想;改换品种吧,难以割舍,真是进退两难。2018年,笔者调研了几个食用菌销售市场,仅见到少得可怜的鸡腿菇鲜品,从中分析出“栽培面积在萎缩”等生产状态方面的结果。但是,根据“需要丰富的品种、需要更多花样调剂”的市场规律来进行分析,暂不论干品、盐渍品、加工品以及出口数量将会逐步升温,单说我们的鲜菇市场,也是需要符合一定消费比例的鸡腿菇来支撑的,绝不可能因为工厂化的金针菇、杏鲍菇多了,就不消费鸡腿菇了,消费者不会接受产品如此的单一化。鸡腿菇的常规生产,多于3~5月、9~11月出菇应市,冬季和夏季则属于反季节栽培。笔者曾多次到济南某地,看到那里的鸡腿菇生产销售一片繁荣景象,令人欣喜:该地依托原有的地形,挖建“鸡腿菇土洞”,将原来的地理劣势变为生产优势,产出的鸡腿菇以8~10元/千克的价格批发给客商,一个土洞设施,每批投料可获得2万元左右的利润。具备制种、发菌等设施设备条件的农户,一年可以投料3~4批,收益可想而知。预计今夏的鸡腿菇鲜菇市场将在较高价位运行,根据是:第一,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最佳温度的高限为20℃,而普通栽培场所在5月份以后即超过该数字,甚或达到30℃左右,因此,无法产出正常的高品质菇品,而土洞内的温度常年恒定在15~20℃,极适合其生长; 第二,可以利用的该类资源如天然山洞、人防工事以及废弃军用设施等毕竟太少,而一般地质条件又无法开挖该类土洞,石质的地质开挖成本太高;第三,如果在普通菇棚内采取制冷机组降温,则其生产成本大为提高,经济上不太合算。预测夏季鸡腿菇价格将在6~10元,并有上涨的可能,部分时段如7~8月份,超过10元的概率较大。鸡腿菇自身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配以较为理想的价格,将会极大地刺激部分地区的生产积极性。建议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菌株选择。夏季鸡腿菇的菌,当选适温范围广、个头偏大、抗性强、生物学效率高等为主要条件,目前符合该类条件的主要有Cc518,Cc168仍可继续使用,倾向于培育色泽白、小个头的菇品时,可选择833等菌株。此外,加厚覆土层,可使鸡腿菇减少菇蕾、增大个头,借以吸引眼球,并提高厨房的加工效率。2.采用降温设备。就山东地区而言,适宜挖建“土洞”的地方很少,,全盘照搬济南的“土洞模式”不切实际。因此,笔者推荐采用控温设备用于夏季出菇,是保证产出优质菇品、确保市场效果、提高生产效益的捷径。目下,市场上可见的控温设备,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制冷机组,二是控温风机。前者是以高耗电和制冷剂作为降温的关键条件,运行成本较高;后者是一种利用地表水进行控温、热交换效率奇高的新型设备,已经在山东省临沂等地大量采用,效果很是理想,一般夏季高温时段,可将菇棚温度控制在20℃左右,并且运行费用较低,很适合农业项目采用。草菇价格稳中有升在过去的2018年,草菇市场达到了一个新的消费热潮,其势头绝对盖过了同期的白色金针菇、杏鲍菇和真姬菇、海鲜菇等所谓工厂化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新型食材和愉悦的食用口味的同时,无疑给生产经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用菌概念的追求。笔者由此更深的感受到了市场的威力、好产品的传播速度,较之理论和想象超出了一大截。草菇,其外形不被大多数人看好,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人进行了室内架栽、室外畦栽、地栽以及林荫下小拱棚栽培、玉米地露天栽培等数年的批量试验,并将部分产品进入济南的黄台等农贸市场,除江浙等南方口音的消费者外,本地人多不认同,很受挫折。以济南市场为例,2018夏季直至10月份,仅仅见到的几份草菇,个头都不是很理想,直径一般在3厘米以下,鲜有超过4厘米的。但是,由于草菇特殊的鲜味和嫩滑的口感,其一直保持高价位运行,最低时段也维持在每千克15元左右,最高曾超过20元的水平,超市价格更是始终保持20元或以上。由于草菇特殊的栽培时段、栽培方式及其难以保鲜等生物学特性所限,很难如平菇那样的普及到千家万户,由此可以预测草菇今后的市场走势将会很是理想。预计今夏的草菇鲜菇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价位运行,根据是:首先,草菇子实体生长最佳温度的底限为28℃,产出高商品性菇品的温度上限是33℃,也就是说,出菇的温度范围偏窄,并且不适合较大温差,因此,需要质量较高的栽培设施,以求稳定的出菇环境;其次,以山东地区为例,自然条件下仅在6~8月可以栽培,设施与设备条件好的可以双向延伸各一个月,但即便如此,每年也只能栽培5个月左右。要在其他季节出菇,必须配备相应的升温设备,并同时配备必要的通风、增湿、光照等条件,也就是反季节生产,前期投入较大,且运行成本较高,非一般投资者所能承担,这也就限制了投料和产出;第三,高温品种的出菇时段,具有病害多、虫害高发等自然性问题,尤其杂菌病害的侵扰,多数生产者不愿面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综上所述,较高的设备与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病虫害的问题诸多因素,将继续限制草菇生产投料量的增加,因此,我们预测今年夏季草菇每千克的价格将在16~20元的价位区间,较难降低,虽不亲民,但总体上仍将处于货紧价俏的市场局面。受高价影响,将会极大地刺激菇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为了谨慎发展、稳定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阻力,给生产者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菌株选择。建议选择适温范围广、个头偏大的菌株,如V23、V35、V42等;如果有订单(如商超订单、外贸订单等),最好由商家提供菌种,或者双方协商确定一个主导菌株、两个辅助菌株。不提倡使用单一菌株,这是从保障生产的角度考虑的。2.适当降温。发生菇蕾后,建议采取降温措施,将菇棚温度降至26~28℃,使菌丝体更多的横向聚集,已经发生的子实体在低温下横向生长,一则放缓长速、增大个体,二则提高菌肉紧实度以提升口感。3.加大用水。我们在试验中发现,在草菇完成发菌后即将现蕾之时,对菌床实施补水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单产水平。该试验采用的是复合秸秆原料,时下山东地区的草菇栽培技术最成功的莫过于“整玉米芯栽培”,该方法是否适应,尚待有心人进行试验验证。一旦成功,建议及时发布技术信息,尽量不要保守或保留。长根菇增量降价是必然长根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是个新东西,若干媒体小广告大肆宣传人工栽培的“鸡枞菌”就是长根菇。在此,笔者特别科普一下:真正的鸡枞菌,是必须借助白蚁才能生长的,而白蚁,是人类所居土木建筑的大敌,任何木质结构的建筑,只要有白蚁活动,那么,该建筑则不久于人间矣。虽然鸡枞菌很是美味,但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是科技界公认的事实。但是,社会上有些人,将形似而质非的长根菇与之混淆,将之命名为“鸡枞菌”而招摇过市。往轻里说,这是作假;往重里说,简直就是欺诈的行为。说到底,长根菇只是一个目前少见栽培的普通食用菌品种,仅此而已。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同程度的增长着,对于饮食,部分人有求新求异求健康心理,尤其是“不管价格高,只求新奇特”的消费心理作祟,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人就是抓住了这种消费心态,将长根菇作为“鸡枞菌”大肆宣传,并且引致了高价位的市场波澜。据资料,该种“鸡枞菌”曾经达到了每千克80元以上的市场价位,即便是到了2018年,每千克40元的价位还在继续保持,令人匪夷所思。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第一,从外观色泽上看,鸡枞菌有白皮、黄皮、黑皮、花皮等多种外观特征,长根菇则整体呈浅褐或黑褐色;第二,从外部形态上看,鸡枞菌外形肥硕肉质厚实,口感鲜脆,长根菇肉质细嫩可口,和鸡枞菌非常;最后一点非常重要:鸡枞菌必须是野生的,大小不一、长短不齐、老幼不同;而人工栽培的长根菇则有整齐度高、色泽一致、长短相近、商品性高的特点。如果去到货源地看看,更是一目了然:鸡枞菌的发生地地下必有白蚁,地下部的菌索菌丝相连于蚁穴,地上部并有高高隆起的蚁窝;而长根菇只是在菇棚内的人工覆土栽培,如同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的栽培。近年来,号称鸡枞菌的长根菇大有独占市场高位、一枝独秀的气势,如果作为一种人工栽培食用菌,我们感到欣喜,但是,给自己戴一顶“野生鸡枞菌”的帽子招摇过市,则不免有欺骗之嫌。据调研,在各地市场的长根菇高价运行的背景下,受利益驱动,各地均有不同心态的试生产者,比如小试一把、赚一把再说等等。为此,笔者要大声呼吁:长根菇可以人工栽培,并且其栽培技术不很复杂。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市场心态,并且,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上的增量应市是必然状态。而随着产品的大量进入市场,长根菇此前的高价位必然应声下滑,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经济规律。因此,笔者建议:1.调整好心态再进入市场。预测今年的长根菇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或以上,但其价格将会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20%甚至更多,最低点将低于每千克20元。生产者应做好思想准备,不要怨天尤人。请仔细考虑一下:与鸡腿菇相差无几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如此之高,应该十分满足才是。2.把握几个技术关键点。选育出适应本地环境的菌种,不能一味地依赖引种;调配基料配方,做到营养丰富和平衡;准确处理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和出菇期间的病原菌侵染;正确进行虫害的防治工作;适时采收和处理,配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设施。榆黄菇市场相对平稳榆黄菇,中高温型品种,这个曾被东北地区居民视为“贵客菜”的品种,在科学技术的改造下,业已脱下神秘的外套,走上了百姓餐桌。据调研,国内市场鲜菇售价多在6~10元(千克,下同),个别地区或时段低于5元或高于16元,均价在10元左右。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病虫害基数高及菇品肉质偏脆,耐运性差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榆黄菇一直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这也是业界人士一直苦求解决的产业发展瓶颈。至今,虽未能将之彻底解决,但可以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来想办法。比如,安装“控温风机”给菇棚降温,即可有效促使菌盖增厚,并增强韧性;尽量采嫩,使其菇体紧致且含水率高、菌盖边缘内卷、圆润,即可提高其储运性,并大大降低破碎率,等等。说到底,榆黄菇其实就是一个平菇的变色种而已,只是色泽金黄或鹅黄,十分俏丽罢了。做成菜品以后,其原有的黄色就会溶入菜汤,菇体展现出平菇状身影。在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的今天,作为一个金黄色的品种,其丰富市场的作用不可小觑。其栽培要点如下:1.环境处理。内外环境清理卫生,间隔3天左右分别喷洒300倍赛百09和400倍百病傻溶液,闷棚至少2天以上,即可将菌棒移入进入出菇管理阶段。2.选择优良菌株。榆黄菇的菌盖差别较大,有的菌株菌盖偏厚但呈小波浪形、菌柄较长;有的菌盖较为平展但偏薄、菌柄较短。前者商品性欠佳,但食用口感优于后者,并且耐储运性好;后者外表好看,但菌盖易碎,不耐运输。3.调配基料营养。在常规配方的基础上,每250千克原料中加入120克(拌料型)三维精素直接拌料,即可满足菌丝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量,从而可大幅度提高产菇量。4.增加叶面施肥。子实体可以喷水的幼菇阶段,对菌盖直接喷施三维精素(喷施型)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三维精素,即可获得促进菇体健壮、增加产菇量、提高菇品优质率的效果;与拌料型三维精素共同作用的效果是增产30%。5.强化病虫防治。发菌及出菇期间,根据生产环境状况,每3~5天喷洒一次400倍赛百09溶液,间隔喷施500倍百病傻溶液,以杜绝杂菌病原菌的侵入;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如环境较差,可7天左右喷洒以西1000倍氯氰菊酯;发现任何污染或病害,应及时清出棚外,使用100~200倍赛百09溶液予以杀灭,并同时对患病区域喷洒300倍百病傻以作预防;严密观察和防治害虫类,杜绝侥幸思想。除正常的预防外,一经发现虫害,即应根据害虫品种及其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药物浓度以求一次性杀灭,不留后患。6.仔细管理细节。强化通风、水分等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一潮菇的产出水平。做好防灾工作,根据气象预报做好相关工作,如低洼地带防备进水,尤其夏季台风频发必须提前做足工作,以避免掀棚、倒棚等灾害造成的损失。黑木耳鲜耳应市效益高黑木耳的顺季生产集中在初夏时节,进入盛夏后,出耳效果随之下降,因此,山东等地一般在7月份即应结束出耳。若7月份后进入雨季,可任其自由出耳,而不必下功夫进行专门管理了。预计今年夏季,黑木耳鲜品应市将会高于去年,原因就是鲜耳的口感更好,营养也要好一些,虽然食用鲜木耳有个别人会因此得日光炎之类,但时下的人们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大为缩短,故无此忧。笔者在重庆等地看到,鲜耳售价多在每千克12元以上,预计山东等市场将会沿着8元左右的价位平缓运行,而不会有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出现。该价格也就相当于干耳的每千克80元,产、销之间少了环节晒干储存环节。但是,生产者并未省工,反而因销售鲜耳增加了往返市场的时间,不过可提前收回生产成本,并早早获利,各有侧重,各有利弊。黑木耳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品种,尤其必须在中高温条件下出耳,故其栽培技术难度较大,主要管理要点为:1.选择合适菌株。选择脱毒种源,规范操作,制出优质菌种;这里说的种源,除应进行脱毒处理以防万一外,还应根据地域、环境等条件进行选择,建议新上生产就近选择信誉好的供种人引种,当年度必须自己进行分离后保存菌种,下一批栽培就不用再到处引种了。不要企望任何人会专门给你准备最好的菌种,自己从源头制种,才是发展的根基。2.调配基料营养。适当调配栽培基料的营养;在常规配方的基础上,每250千克原料中加入120克三维精素直接拌料,即可满足菌丝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并同步提高木耳的品质。3.强化药物预防。①菌棒下地前,使用赛百09对地面进行彻底杀菌,然后撒施石灰粉,并根据栽培设计铺设相应宽度的地膜。若是耳棚挂袋,则应加喷一遍百病傻,并结合用菊酯类药物进行杀虫处理。②发菌期间,根据生产环境状况,每3~5天喷洒一次400倍赛百09溶液,间隔喷施500倍百病傻溶液,以杜绝杂菌病原菌的侵入。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如环境较差,可每7天左右喷洒一次1000倍氯氰菊酯。③出耳期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物,特别禁止子实体接触任何化学药物。④发现任何污染或病害,应及时清出棚(场)外,使用100~200倍赛百09溶液予以杀灭,并同时对患病区域喷洒300倍百病傻以作预防。4.彻底杀灭害虫。严密观察和防治害虫,杜绝侥幸思想。5.严格出耳期的技术管理。适时、适度进行蹲耳等操作,力争产出优质耳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6.做好防灾工作。根据气象预报做好相关工作,如沿河地带、低洼地带等,应提前做好防汛工作,以避免如东北地区木耳菌棒被洪水冲走等类似的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灵芝生产要点夏季,意味着高温高湿、病虫害基数高、产量偏低、生产的风险系数较高以及菇品耐储耐运性差等必然问题,因此,历来是大多数菇民心悸的季节。笔者的几位南方学员,多在一两年后因病虫害袭扰而洗手不干了,即使山东等北方地区,6~9月份的高温时段也是病虫害频发,受损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的食用菌生产中,虫害的防治仍将是一项排在前头的重点工作。受2018年低价的影响,预计今年夏季的灵芝生产投料量将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幅度不大;而灵芝市场将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略有抬头,普通药用灵芝的产地收货价将在每千克30~40元区间运行,富硒灵芝将会继续保持偏高价位,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市场态势。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人工栽培的灵芝菌株,多以药用芝为主,其他如盆景芝、鹿角芝等为辅。尤其今年受经济大气候影响,超级出色的灵芝盆景的市场渐趋萎缩状态,如超大盖盆景,直径在1米左右的,高达上万元的价格,不符合一般消费需求,故而在其市场偏小的基础上,2019年将大有继续收缩的态势。再如较大型的孔雀开屏、凤凰落枝等造型灵芝盆景,也是如此。唯有价格在百元左右的小巧玲珑的灵芝盆景,2019年市场将有一定幅度的升幅,但预计幅度不会太大。建议各地的生产仍以韩芝为主,泰赤辅之;而做香型盆景的朋友,应选泰赤品种,突出其赤红的亮色,借以强化盆景摆件明快、喜庆的特点,愈加令人喜爱。灵芝栽培主要管理要点为:1.选择合适菌种。选择脱毒菌种、制作优质菌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计划选择适宜的品种,如供药用,则以韩芝为主,以其菌盖厚、盖体大、产量高和孢子粉产量高来增加生产效益。如制作小型盆景,可以选择泰赤类菌株,以增加平静的鲜明赤红色,也可选择韩芝,而后采取技术手段增加亮色,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2.调配基料营养。适当调配栽培基料的营养。在常规配方的基础上,每250千克原料中加入120克三维精素直接拌料,即可满足菌丝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量,在此基础上,产量自然高于传统栽培。3.科学收集孢子粉。大量研发结果表明:铺塑膜、刷菌盖乃至扫棚壁等收集孢子粉的方法,因其效率低下、孢子粉洁净度差甚至有异物等问题,多已改进了,时下该项工作应采用“机械同向收集技术”,即在芝棚内安装多台同向小型风机,风机的排风方向裹有长条布袋,产孢时间段内打开风机,即可自动收集孢子粉;待收孢布袋明显下垂或定期打开布袋将孢子粉倒出,重新扎口,继续收孢,直至灵芝完成散粉,或根据生产要求不待完全散完孢子粉即行采收。“机械同向收集技术”收集的孢子粉非常纯净,绝无异物,加以晾干即可进行加工,受到客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文章来源:《市场观察》 网址: http://www.scgczz.cn/qikandaodu/2020/0708/355.html



上一篇:从《垄上行》看对农电视栏目品牌的建构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如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观察投稿 | 市场观察编辑部| 市场观察版面费 | 市场观察论文发表 | 市场观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观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