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金庸武侠小说的市场拓展(2)

来源:市场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1999年到2006年,金庸再一次修订自己的作品。陈墨认为金庸之所以要再次修订全部作品,是因为作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补或订正;同时,也进

从1999年到2006年,金庸再一次修订自己的作品。陈墨认为金庸之所以要再次修订全部作品,是因为作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补或订正;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小说的艺术质量和经典成色。[5]

金庸一再修订小说,具有三重意义:第一,期望小说能成为一代经典。第二,吸引不同年代的读者。旧版鲜见,难以让读者重温;修订版刊行多年,读者甚多;推出新修版,与修订版并存,自会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无论是好新奇的,还是好怀旧的,都能从中找到乐趣。第三,小说封面随着再版而改变,并且纸质比旧版更好,又会吸引一些爱好收藏的读者,从而衍生出为收藏而来的购买行为,以及因旧版难求而出现的炒卖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版早已难求,修订版也将渐渐被新修版取代而遭淘汰。将来在坊间能见到的文字版本,恐怕只有新修版;而后来的影视或其他改编,也只会是根据新修版而来了。

(二)从华文到翻译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这句话说的是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否每个华人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呢?显然不是。然而,夸张也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表达金庸武侠小说的受欢迎程度并无不可。随着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和知名度不断提高,连外国人也开始看金庸武侠小说了。

众多翻译版本中,日文版的金庸武侠小说最齐全,而金庸也似乎比较重视日本的阅读市场,曾亲自前往日本与德间书店签约授权。日本的德间书店将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都翻译成了日文。“从1996年开始出版,经历八年,2004年结束翻译……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也一直如此热烈地受日本读者欢迎。”[6]金庸武侠小说日文版的译著、早稻田大学的冈崎由美教授如是说。她还忆述与金庸见面时,金庸问她是直译还是意译,令她很难回答,想了想才说:“中日两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文学形式不同,没办法进行百分之百的直译。”而金庸听后对她说:“如果日本读者不好看懂的话,可以改动。”即使中、日的文化比较接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翻译而言,难度还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金庸对日文版相当重视,除了以上的对话外,冈崎由美还提及金庸“特地为日本读者撰写了序文……让日本读者非常欣喜”。[6]

相对于东方的翻译,西方的翻译则似乎困难重重。翻译《鹿鼎记》的英国文学翻译家闵福德(John Minford)认为,“金庸高明的叙事技巧,让读者欲罢不能;带有古典中文风味的文字、辅以现代电影的画面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中国历史文化转化为令人目不及瞬的浪漫奇情故事”;要翻译金庸的武侠小说,“必须要有韦小宝式的乐趣和游戏精神才能竟功”,也就是说“金庸的译者必须有创作的自由”,这是闵福德始终深信的。因此,当金庸对于闵福德翻译《鹿鼎记》的删节“不甚赞同”,以致《鹿鼎记》第一册英译本出版时,“公开声明他与韦小宝断绝关系”的时候,闵福德恳请金庸“收回成命”。因为,金庸创作的韦小宝“不可救药地厚脸皮、投机、惫懒、视道德如无物、残忍,但说也奇怪,人人都喜欢他”,翻译《鹿鼎记》就是“如何用英文呈现这个粗鲁无文的小坏蛋”。闵福德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读者领略金庸的魅力所在。[7]

事实上,英文版的金庸武侠小说至今只有《书剑恩仇录》(The Book and the Sword)、《射雕英雄传》(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和《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四部。虽然还有法文等西方语言的翻译,但为数不多。看来,东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毕竟较大,要让西方人看懂金庸的武侠小说,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二、文本以外的市场拓展

金庸是相当有商业头脑的生意人,他写作时会考虑市场需要。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杰出华人系列·查良镛》中有这样的描述:“少年金庸发挥其生意头脑,十六岁出版了一本《给投考初中者》的参考书,畅销浙江、江西、福建一带。”从书名《给投考初中者》看,用现在的话,就是“初中升学攻略”,为一众投考初中的人提供信息。当时有没有其他类同的书籍,不得而知。但一本投考初中的参考书能畅销三个省,说明当时的读者有这样的需要,而市场上则似乎缺乏这类书籍。由此可见,金庸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市场商机意识了。而金庸则忆述他“靠出版这本书而赚来的金钱自己养自己,还接济其他同学”。看来,这本书的收益还真不少。金庸还说:“自古文人皆好名,文人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写文章的金钱回报不多,主要目标是获得名气,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文章。”单靠写文章,金钱回报的确不多。金庸似乎效法古代文人,以名气为目标,但他因名气而来的回报可不少。金庸不但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文章,还希望“如果我的小说在一、二百年后仍有人看,我就很满意了”。[8]以他的武侠小说在市场上持续发展的情况来看,他的期望不是没有可能的。


文章来源:《市场观察》 网址: http://www.scgczz.cn/qikandaodu/2021/0423/1309.html



上一篇:新青年和新青年之间的对话作为策略的读者通信
下一篇:浅谈中国年度大豆行业市场状况与区域竞争格局

市场观察投稿 | 市场观察编辑部| 市场观察版面费 | 市场观察论文发表 | 市场观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观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